TradingView 深度回測解析:解鎖完整歷史資料,打造真正穩健的量化策略

在量化交易中,「回測」是一道不可或缺的檢驗步驟,它能幫助我們在資金尚未投入實盤之前,先從歷史數據中預演策略的績效表現。

但你知道嗎?TradingView 的內建回測其實只讀取畫面上的 K 線數量,當你使用 5 分 K 時,可能僅能回測近兩個月的資料,這對策略驗證的時間長度來說遠遠不夠。

本篇文章將帶你深入了解 TradingView 的進階功能—深度回測,如何解鎖完整歷史資料、自訂測試區間,並幫助你避免常見的回測誤區。無論你是剛起步還是想優化現有策略,這將是你邁向穩健量化系統的重要起點。

立即訂閱電子報,掌握最新資訊!

    稱呼

    電子郵件

    以下非必填,但若您願意分享,我們將能推送更精準的內容給您

    投資經驗

    是否為理工科背景、工程師或有寫程式的經驗?

    有興趣的主題
    量化交易台股期貨海外期貨虛擬貨幣美股

    有興趣的量化交易軟體/平台
    不清楚MultiChartsTradingViewPythonXQ

    想透過量化交易達成甚麼目的?
    不確定自動交易選股回測投資績效量化自己的投資方法想找現成的策略套用

    還有什麼想詢問的?

    零成本體驗TradingView台指期量化交易|全自動下單,小台微台也適用

    在量化交易中,回測是一項不可或缺的環節。它能幫助交易者根據歷史數據模擬策略表現,驗證該策略在不同市場環境下的穩定性與抗風險能力。

    對於使用 TradingView 進行策略開發的用戶來說,「回測功能」本身並不陌生,但真正能發揮策略驗證完整性的,則是屬於 Premium 方案限定的進階工具——深度回測(Deep Backtesting)

    深度回測 vs 一般回測,差在哪?

    一般回測功能的最大限制,在於圖表上僅能載入固定數量的歷史 K 線。

    例如,免費帳號最多只能存取 5,000 根 K 線,若以 5 分 K 為單位,大約僅能回測近兩個月的資料。這樣的資料量不僅無法反映策略在不同市場階段的表現,也容易造成樣本偏誤與過擬合等風險。

    相對之下,深度回測功能可以突破這項限制,直接讀取伺服器中的完整歷史數據,允許使用者自訂回測起始日與終止日,即使圖表上僅顯示兩個月的資料,實際模擬的範圍仍可橫跨數年甚至更長。

    總而言之,我們認為深度回測具備以下幾項關鍵優勢:

    • 提升策略統計顯著性,降低因樣本不足導致的錯誤解讀
    • 無視圖表顯示限制,取得完整的歷史資料進行驗證
    • 可自訂特定時間區間,針對多空循環完整回測

    為什麼內建回測功能有限?

    TradingView 的圖表系統,是以高效能與即時性為設計核心,因此對所有用戶,不論付費與否,都會依照帳號等級設定「最大可讀取 K 線數量」的限制。這項設計主要是為了確保前端載入速度與伺服器穩定性,並非針對策略開發者所設計的最佳化功能。

    這樣的架構設計,在用戶僅用於觀察行情或畫圖分析時,幾乎沒有影響。但一旦進入策略驗證與量化研究的場景,問題便浮現:

    • 策略測試器所能讀取的歷史數據,即取決於圖表目前所載入的 K 線數量
    • 使用短週期策略(如 5 分 K 或 1 分 K)時,回測期間將非常短,難以涵蓋完整的行情週期
    • 策略結果可能僅反映單一市場階段(如多頭市場),造成績效偏誤

    此外,內建回測無法支援「自訂回測時間區間」這一功能,也就無法針對特定區段(如暴跌階段或大行情)進行策略針對性驗證。

    因此,我們認為一般的回測功能,比較適合作為初步測試工具,如果希望進行更完整的策略回測與風險驗證,就勢必需要升級到可使用深度回測的方案。

    哪些用戶可以使用 TradingView 深度回測?

    目前 TradingView 的深度回測功能,只有開放給 Premium 會員使用。對於希望長期佈局策略、或是針對高波動商品(例如加密貨幣)進行全週期測試的使用者來說,深度回測不只是加分,而是判斷策略可行性的基本門檻。

    訂閱電子報,即時獲取TradingView快閃優惠

    TradingView 回測期間怎麼設定才合理?

    在量化交易中,回測的週期選擇往往是策略驗證的成敗關鍵之一。如果回測期間過短,策略可能只是「剛好在那段行情有效」;如果過長,則可能導致策略稀釋,錯失當下市場機會

    對於加密貨幣這種波動度高,且不斷會有新幣種上線的市場來說,回測期間的設定更需要謹慎。因此,以下是我們結合自己的實戰經驗,所整理的一些心得:

    回測期間至少滿足 30 筆有效交易

    首先要知道,回測期間跟績效評估標準,都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但根據量化交易的統計原則與實務建議,策略回測期間,至少應產生 30 筆以上的獨立交易紀錄,才能具有基本的統計解釋力。

    這項原則在加密貨幣市場尤其重要,原因在於:

    • 多數幣種交易資料偏短,無法涵蓋完整市場循環
    • 價格波動劇烈,若樣本數不足,容易造成策略績效誤判
    • 流動性不均、成交量忽高忽低,使得短期資料可能失真

    舉例來說,如果你希望測試一套基於技術指標的進出場策略,理想情況下應該涵蓋至少 30 筆實際發生的進出場交易。

    如果使用日 K 進行中長線操作,這可能需要跨越數年資料;而若使用 5 分 K 則可能只需幾個月,但依然要注意樣本數量是否涵蓋不同階段的市場波動。

    建議優先使用「全期間回測」,並檢視多空循環完整性

    對於主流幣種如 BTC、ETH,歷史資料相對完整,一般建議直接採用「全期間回測」,即從該幣種於該交易所上市日起開始模擬。

    以 OKX 為例,BTC 永續合約自 2019 年底提供資料,因此從 2020 年初回測至今,約可涵蓋完整的牛市、熊市與橫盤震盪週期。

    如果策略是以中長線交易設計,建議至少涵蓋兩次以上的完整多空循環,以驗證策略是否具有適應不同市場條件的能力。

    新幣種資料少,該怎麼辦?

    加密貨幣市場不斷有新幣上架,例如一些剛推出的平台幣或迷因幣,其上架時間可能只有數週,但卻因價格波動巨大而吸引交易者關注。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依然希望針對該幣種進行策略開發,有兩種折衷作法:

    1. 拉短 K 線週期以提高交易頻率:例如將日 K 改為「 15 分 K」或「 5 分 K」,使在短期內產生足夠交易筆數以進行統計評估。
    2. 改為人工主觀判斷,暫不納入量化系統:若資料不足以構成策略,建議可以直接改為人工判斷交易,不用免強納入量化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降低時間週期雖然可以暫時補足交易樣本數,但也容易導致策略過擬合與偵測假訊號的風險,因此仍須搭配風險控制與多階段驗證。

    TradingView 不同時間週期對回測的影響

    在 TradingView 上進行策略回測時,「時間週期」是與「回測長度」緊密相連的關鍵參數。它不僅決定了每根 K 線代表的時間範圍,更直接影響你能模擬的歷史資料總長度、回測的計算量,以及策略本身的適用性與統計意義。

    因此,TradingView 根據不同的帳號方案,最大可載入的 K 線數量也有差異,例如:

    • 免費方案:5,000 根
    • Essential 和 Plus 方案:10,000 根
    • Premium 方案:20,000 根

    這意味著,時間週期越短,回測所涵蓋的歷史時間越短

    以下為實測以 OKX 的 BTC 永續合約為例,在 Premium 方案下可對應的回測年限概略如下:

    時間週期(K 線)約略可回測時間長度(一般回測)約略可回測時間長度(深度回測)
    5 分鐘線約 2 個月約 5 年
    15 分鐘線約 7 個月約 5 年以上
    1 小時線約 2 年全歷史期
    4 小時線約 4 年全歷史期
    1 日線幾乎無限制,可回測至幣種上架日幾乎無限制,可回測至幣種上架日

    透過上述表格,如果你使用短週期(如 5 分 K)進行高頻策略測試,在沒有搭配 Premium 的深度回測功能下,頂多能夠模擬近兩個月行情,這對驗證策略穩健性來說遠遠不夠。

    TradingView 不同時間週期對回測的影響

    在使用 TradingView 開發策略初期,許多交易者常在回測的表現良好後,就急於實盤部署,卻忽略了資料範圍過窄、測試條件不完整等問題,導致策略在真實市場中失效。

    而深度回測的價值,不僅是讓你看更多資料,更是協助你辨識出那些在短期資料下,容易忽略的風險與錯誤假象。

    因此,以下是我們認為幾個在策略開發的常見誤區,並說明深度回測如何提供關鍵的驗證基礎:

    誤區一:策略在短期內績效亮眼,就代表具備穩定性

    許多交易者在使用 TradingView 測試策略時,可能因為會員等級限制,僅能載入近兩個月的 5 分 K 資料。

    如果策略在這段期間剛好遇上單邊行情(如急漲或急跌),回測結果可能會出現極高報酬、低風險等誤導性訊號。

    ✅ 深度回測透過跨年期、跨行情階段的資料,能讓你觀察策略在多空轉換與盤整期的表現,進一步辨識其穩定性與適應力。

    誤區二:資料量不足仍強行回測新幣或冷門幣

    針對剛上線的幣種或成交量較低的標的,有些用戶會試圖以短週期(如 1 分 K)彌補樣本不足,但即使交易次數湊足 30 筆,其代表性與風險都難以量化。

    特別是在極短時間內產生的密集交易樣本,往往會受到滑價、延遲、與流動性枯竭的干擾。

    透過深度回測,你能驗證該策略是否僅對短期表現敏感,還是能在更長時間段、不同市況中保持一致性。

    誤區三:忽略多空循環與市場週期

    許多策略在牛市期間表現卓越,卻在熊市或盤整時段完全失效。如果你只回測了單一市場方向,將無法識別出策略的「方向依賴性」,也無法預期其潛在回撤幅度。

    開啟深度回測後,你可以手動選取包含多空轉換的歷史區間進行驗證,進一步觀察策略在「波段啟動前」、「趨勢反轉時」、「震盪洗盤階段」的行為表現。

    誤區四:過度依賴圖表回測畫面,忽略資料真實覆蓋範圍

    許多新手誤以為 TradingView 的策略測試器,會自動讀取完整資料,但實際上如果未開啟深度回測,測試器僅讀取「當前圖表可顯示的 K 線數量」。即使策略邏輯無誤,也可能因資料來源不足而導致偏誤結果。

    深度回測可突破圖表顯示限制,從伺服器抓取實際完整資料,即便畫面僅顯示兩個月,也能模擬五年甚至更長的歷史。

    TradingView 深度回測啟用教學

    請注意,因為 TradingView 的深度回測功能只有「Premium」才支援,所以在進行接下來的步驟之前,請先確認已升級為 Premium 會員

    Tradingview 深度回測 1
    Tradingview 深度回測 2

    如圖一所示,請點選 TradingView 商品介面下方的「策略測試器」,然後點開右邊的「深度回測」開關。

    接著如圖二所示,分別選擇想要做深度回測的「起始日」和「終止日」,最後按下「產生報表」,即可完成。

    隨時更新!TradingView第一手折扣情報

    結語

    在加密貨幣與期貨市場中,策略是否經得起時間與行情循環的考驗,比短期績效更值得信賴。深度回測不僅是 TradingView Premium 會員的進階功能,更是你邁向穩健策略與風險驗證的基本門檻。

    透過完整歷史資料的模擬、多空循環的驗證,以及細微的區間測試,TradingView 深度回測能協助你在策略開發時:

    • 剔除僥倖數據,驗證策略的統計顯著性
    • 模擬極端市況,預判潛在風險與回撤
    • 為策略部署奠定真實世界可執行的基礎

    如果你不只是想測試一個單策略,而是希望打造能夠穩定自動執行、動態控倉、甚至整合多資產組合的量化系統,我們為此設計了一套完整課程。

    👉 歡迎參考【TradingView x 台指期 x 加密貨幣|量化交易全方位實戰】線上課程,從圖表設定到策略部署,結合台指期與幣圈的實戰案例。別讓策略停在圖表上,也別讓潛力困在限制裡。現在,就開始你的深度回測。


    加入LINE社群量化交易討論群」無壓力討論與分享!

    加入Discord 「量化交易討論群」即時獲取實用的資源!

    Anti Fraud 10140382164
    Anti Fraud 10140382163
    Anti Fraud 10140382165

    JBitLog 幣誌 - Jacky
    JBitLog 幣誌 - Jacky
    文章: 2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